智慧用電時代:安科瑞如何讓金融行業有效避免電氣火災
更新時間:2025-05-19 | 點擊率:253
電氣火災占我國火災總量30%,在重特大火災中占比更高達50%-80%。2023年1-10月數據顯示,全國發生21.7萬起電氣火災,造成418人死亡(占火災總亡人數30.3%),直接經濟損失26.3億元。盡管國務院安委會2024年啟動為期三年的安全生產治本攻堅行動,但電氣火災防控形勢依然嚴峻。作為重點消防單位的銀行系統,在電氣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三大突出問題:1.體系缺陷:全行業普遍存在電氣系統智能化建設滯后問題,35%的營業網點和自助銀行仍采用分散式獨立供電模式。租賃網點設施陳舊率達42%,且非24小時設備(照明、辦公電器等)存在70%的下班未斷電現象,形成"管理真空"。2.監管失效:行業數據顯示,線路老化(38%)、違規用電(27%)、設備過載(19%)構成主要隱患。具體表現為:45%網點存在保護裝置與負載不匹配,12%的線路故障由鼠患引發,老舊網點地線缺失率達28%,技術監管手段覆蓋率不足60%。3.執行落差:自2016年銀監會出臺消防安全自查機制建設要求以來,農業銀行(2017/2019年)、郵儲銀行(2020年)相繼發布專項方案,但執行層面存在顯著偏差:24小時設備實時監測覆蓋率僅68%,違規用電行為查處率不足30%,制度空轉率達45%。典型案例顯示,某省級分行因空調線路過載引發火災,直接暴露三大漏洞:未安裝智能監測設備(技防缺失)、未執行分時斷電制度(管理缺位)、隱患整改滯后7個月(執行失效)。行業專家建議,需構建"智能監測+能耗管理+責任追溯"三位一體防控體系,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電流、溫度、漏電的實時監控,建立設備電子檔案和生命周期管理系統,并將用電安全納入KPI考核,方能破解當前困局。隨著國家安全生產攻堅行動推進,金融行業亟待實現從"被動響應"到"主動防御"的轉變。電氣線路發生火災,主要是由于線路的短路、過載或接觸電阻過大等原因,產生電火花、電弧或引起電線、電纜過熱,從而造成火災。金融行業安全用電解決方案由設備感知層、設備傳輸層、數據應用層、和平臺應用層幾大部分組成。是一款基于物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分析的用電管理、遠程智控解決方案,可監測營業網點、辦公大樓、自助銀行等機構的電氣設備,利用設備自由分組、遠程配置用電計劃等功能,實現用電的遠程智能化管理和精細化管理。方案說明:改動原有電氣線路和設備,可操控電氣設備分合閘
- 主回路更換塑殼斷路器,在獲取線路用電參數的同時,同時實現遠程控制分合閘。
- 分回路更換微型斷路器,在獲取線路用電參數的同時,同時實現遠程控制分合閘。
方案二:二三級配電箱方案(主+分回路監測)(推薦)方案說明:不改動原線路,實現配電箱電氣參數監測全覆蓋
- 主回路加裝卡扣式互感器,測溫傳感器,環境溫濕度傳感器不改動原線路,再獲取線路用電參數。
- 分回路加裝末端監測模塊不改動原線路,再獲取線路用電參數。
- 照明回路選擇加裝故障電弧傳感器不改動原線路在線獲取線路異常電弧、電火花參數。
- 末端監測模塊、故障電弧、環境溫濕度模塊,智能斷路器統一由智慧用電探測主機上傳至平臺。
方案三:末端配電箱方案(主回路控制+分回路監測)(推薦)方案說明:改動原有電氣線路和設備,可操控主開關分合閘
- 主開關更換微型斷路器,在獲取線路用電參數的同時,同時實現遠程控制分合閘。
- 分回路加裝末端監測模塊不改動原線路,再獲取線路用電參數。
- 末端監測模塊智能斷路器統一由智慧用電網關上傳至平臺。
方案說明:改動原有電氣線路,實現供電連續和電不傷人
- 單根火線接地故障不斷電,接地點不產生火花,人體誤觸火線不觸電;
- 具有過載、過欠壓、絕緣、溫度等監測及故障報警功能;
- 具有電流、電壓、功率、電能等電參量,以及溫度、絕緣電阻的實時顯示功能;